中国发布电子人民币白皮书,称加密货币没有价值并存在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PBoC)发布了数字人民币、e-CNY、白皮书,以“说明背景、目标和愿景”并“征求公众意见”。
与此同时,央行再次批评比特币(BTC)等去中心化加密资产,声称它们没有内在价值,波动性大,需要“巨大的能源消耗”。
“它们很难作为日常经济活动中使用的货币,”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并补充说加密资产主要是投机工具,对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潜在风险。
央行还强调,“全球稳定币”“会给国际货币体系带来风险和挑战”。
同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在 e-CNY 试点期间,截至 6 月 30 日,该令牌已应用于超过 130 万个场景,涵盖公用事业支付、餐饮服务、交通、购物和政府服务。
该银行表示:“已开通超过2087万个个人钱包和超过351万个企业钱包,交易量总计7075万,交易额约 345 亿元人民币 [53亿美元]。”它还透露,智能合约被用来使电子人民币可编程。
中国人民银行将电子人民币定义为该银行发行的数字版法定货币——“一种价值型、准账户型和账户型混合支付工具,具有法定货币地位和松耦合账户联动。”
E-CNY的特点如下:
- 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与人民币的实物形态相同,是中国的法定货币;
- 主要是流通中现金的替代品,将与实物人民币并存;只要实物人民币有需求,中国人民银行既不会停止供应,也不会通过行政命令替换;
- 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和二级运营体系:电子人民币的发行权属于国家,以中国人民银行为电子人民币运营体系的中心,但授权运营商和其他商业机构向公众兑换和流通电子人民币;
- 它是一个零售化的中央电子货币,面向公众发行,主要服务国内零售支付需求;
- 在未来的数字零售支付系统中,e-CNY和授权运营商的电子账户中的资金是可以互操作的,两者都构成流通中的现金。
e-CNY不带息,不支付利息,通过e-CNY钱包支付即付即付。此外,e-CNY不向授权运营商收取兑换和流通服务的费用,运营商也不向个人客户收取e-CNY的兑换费用。
它还遵循“小额匿名,高额可追溯”的原则。 央行声称,与传统电子支付相比,该系统收集的交易信息较少,并且“除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否则不会向第三方或其他政府机构提供信息。
银行表示,将探索试点跨境支付计划,“将与相关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合作,按照“不损害”、“合规、合规”的原则,建立数字法定货币的兑换安排和监管合作机制。 ”和“互联互通”。
附属钱包
白皮书称,对于钱包,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规则,授权运营商共同开发和共享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 “他们管理钱包,验证e-CNY,并开发钱包生态平台,使运营商特定的视觉系统和特殊功能以及所有场景的线上和线下应用成为可能。”
有个人和企业钱包,取决于持有人的类型;软件和硬件钱包,取决于运营商;以及父钱包和子钱包,具体取决于授权。
授权运营商根据客户个人信息识别的强度为客户分配不同类型的数字钱包,并根据实名信息的强度设置单笔交易和每日限额和最大余额。
还没有最终发布日期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五年计划“审慎推进电子人民币研发试点项目”,但没有预设最终启动时间表。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声称计划在明年北京冬奥会之前及时将代币带入下一阶段,尽管它并没有声称在 2 月奥运会开始之前将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全面推广。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国使用现金的交易比例正在下降。根据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调查显示,移动支付交易笔数和金额分别占66%和59%,现金支付的分别为23%和16%,刷卡支付的交易额和金额分别为7%和23%。 46% 的受访者在调查期间没有在任何交易中使用现金。 同时,央行指出,现金管理的成本相较来说是相当高的。